大昭寺-西藏旅游景點介紹
大昭寺位于拉薩老城中心,已有1350年的歷史。相傳大昭寺遺址原是一個湖。松贊干布曾在湖邊許諾赤尊公主在戒指掉落的地方建造一座佛寺。不料,戒指恰好落入湖中,湖面頓時布滿了一張光網(wǎng)。一座九級白色高塔出現(xiàn)在光網(wǎng)之中。于是,一項用數(shù)千只白山羊馱土建造寺廟的浩大工程開始了。大昭寺的修建歷時三年多。因為在藏語中,“山羊”被稱為“ra”,“土”被稱為“sa”。為了紀念白山羊的功績,佛寺最初被命名為“羅莎”,后更名為“祖”。“拉康”(經(jīng)堂),又名“覺康”(佛堂),全稱“拉薩嘎西赤囊祖拉康”,意思是用山羊馱土而建!按笳选敝瑩(jù)說與始于15世紀的“傳昭法會”有關。
大昭寺-西藏旅游介紹
大昭寺是西藏現(xiàn)存最輝煌的藏族時代建筑。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筑,開創(chuàng)了藏族平川式寺廟布局。經(jīng)過歷代多次修繕、擴建,現(xiàn)已形成占地25100多平方米的宏偉規(guī)模。
大昭寺不僅是供奉眾多佛像和圣物供信徒朝拜的宮殿,也是佛教宇宙理想模型——曼陀羅(曼陀羅)密宗原理的立體真實再現(xiàn)。。大昭寺正門前立有三根石柱。一根石柱上刻有漢、藏兩種文字,于公元823年簽訂的《唐藏同盟》。
主要參觀點:
◆釋迦牟尼十二歲真人大小雕像
為什么這座雕像如此珍貴?因為這座雕像是按照釋迦牟尼在世時的形象塑造的。佛像完工后,那些弟子有幸請釋迦牟尼佛為他們的佛像開光加持。藏族人認為它珍貴,不僅因為它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,更重要的是因為他們認為看到這尊佛像與2500年前的佛像沒有什么不同。
世界上只有三尊真人大小的釋迦牟尼佛像。佛教創(chuàng)始人釋迦牟尼在世時,反對偶像崇拜,不建寺廟供奉神像。釋迦牟尼臨終時,只同意為自己制作三個不同年齡的雕像,并親自繪制雕像。這三尊佛像中,以釋迦牟尼12歲為太子的鎏金銅像最為精美高貴。這尊佛像后來從古印度傳入中國,由唐朝文成公主帶到西藏。最初供奉于小昭寺。小昭寺主供奉的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,原供奉大昭寺,是這三尊珍貴佛像之一。后來兩尊真人雕像互換,釋迦牟尼12歲真人雕像就被供奉在大昭寺至今。
◆膠囊簡介
沿著千佛長廊繞著“覺康”佛堂走一圈就圓滿了。這是拉薩內(nèi)、中、外三道轉(zhuǎn)經(jīng)道的“內(nèi)圈”。拉薩的轉(zhuǎn)經(jīng)活動主要以大昭寺的釋迦牟尼佛為中心。除“內(nèi)圈”外,圍繞大昭寺的是“中圈”或“八廓”,即古老而熱鬧的商業(yè)街——八廓街;圍繞著大昭寺、藥王山、布達拉宮、小昭寺的是“外圈”,即“林可兒”,它已經(jīng)環(huán)繞了拉薩市的大半個地方。
◆唐伯同盟紀念碑
進入大昭寺前的小廣場,可以看到大昭寺的全貌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座被圍墻包圍的石碑。南面是著名的唐藏同盟紀念碑,高3.42米,寬0.82米,厚0.2米。高35米,藏漢雙文,唐長慶三年(823年)。
公元9世紀,唐朝與吐蕃王朝達成和約,以“互不為敵,互不相爭”,“以保民安,以為和”。一”和“永遠尊重我的侄子和叔叔的善意”。目的。當時,贊普赤德祖贊在大昭寺前豎立了這座紀念碑,表達了兩國人民世代友好的真摯情誼。銘文古樸,真摯。碑身已風化,大部分碑文至今仍清晰可辨。碑旁有一棵柳樹,相傳為文成公主所植。當?shù)厝朔Q其為柳公主。
唐藏惠蒙碑又稱惠門侄叔碑。因為吐蕃贊普赤德祖贊娶了唐朝皇帝的公主,所以他的孩子們自然會稱呼未來的唐朝皇帝為叔叔。